直击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采购大单频刷 上海矩阵托举“天空之城”
低空经济网 · 低空

低空经济有多火?一笔笔国际大订单能证明。

以“启航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的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昨天在沪开幕,首日就现大单:泰国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向上海沃兰特航空采购500架VE25-100天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订单总金额达17.5亿美元,刷新中国eVTOL最大采购订单。

以捷报频传的订单为新起点,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展现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目标:“上海矩阵”集体亮相,超过19件全球首发产品、25件全国首发产品亮相,产业链及应用链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助力上海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进博会明星展品亮相

eVTOL、飞行汽车、水陆两栖飞机、无人机……走进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奇思妙想在这里变成现实。

在上海金山展区,全球唯一一款能同时符合“汽车+航空”双法规的飞行汽车首次亮相,十分吸睛。外观酷似跑车,两边车门展开后,好似一双翅膀。它能原地起飞吗?天路飞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张秀峰“剧透”:它在地面就是一辆车,起飞时,座舱部分会与汽车本体脱离,变成多旋翼的eVTOL航空器。“如果整车起飞,结构复杂且自重近2吨,而座舱起飞重量只有200公斤,就变得十分轻巧。”

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首次将“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列为战略核心任务。张秀峰说,企业此前一直在做基础研发,此次实物产品亮相后,500本材料册在一小时内秒光,订单咨询不断,未来整体进程将加快。目前,这一飞行汽车已在华东无人机基地试飞。他已设想好未来场景——让飞行汽车跨越山河,破解汽车跨空间障碍。

来自美国天空实业公司研发的海蜂飞机此次在中国首秀,现场有一架明黄色的4-6座RC-3 Seabee水陆两栖飞机,标志着这一在全球久负盛名的两栖飞机着手开拓中国民用载人通航领域。

海蜂飞机吸引了很多人打卡在此之前,海蜂飞机曾参展第七届进博会并斩获1.5亿元意向订单。“今天我们带来的是升级版机型,在续航能力和动力系统上都做了改进。”现场负责人琪文告诉记者,企业计划在中国落地全球总部及生产基地,正在积极洽谈中,“目前我们手上的订单已有100多架,当务之急是在中国进行规模化量产,我们计划用10个月取得相关许可证,用14至16个月进行整机交付。”她同时表示,未来企业还将进行无人驾驶及电动飞机设计和eVTOL开发。上海头部企业大单不断

展会上,最火爆的莫过于eVTOL,而上海eVTOL头部企业集体亮相,最近更是接二连三传出喜报。

展会首日,泰国泛太平洋向上海沃兰特航空采购500架VE25-100天行eVTOL,订单总金额达17.5亿美元,也是迄今中国高等级客运eVTOL获得的最大单笔国际订单。“我们特地找到沃兰特。”泛太平洋董事长Vorachart透露,泰国、马尔代夫等多岛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eVTOL来提升民众的出行效率,交付后这些产品将用于短途岛际、岛内运输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场景。

就在一周前,上海企业时的科技刚刚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签署协议,后者将采购350架时的科技的E20 eVTOL,订单金额10亿美元。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推进E20 eVTOL在中东及北非地区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多元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加速低空出行新模式规模化部署与运营。

而7月22日,全球首架“三证齐全”吨级以上eVTOL完成交付,主角也是上海企业产品——上海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V2000CG凯瑞鸥,标志着吨级以上eVTOL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全球突破。

文汇报记者袁婧摄从“由小到大、由物及人”的商业化及适航路线来看,目前吨级载人eVTOL竞争趋于白热化,一方面企业开始集中获得订单,另一方面则是“适航三证”的你追我赶。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完成审定基础的确认阶段,正处于准备计划和核心方法的制定阶段,即将进入模型方法验证阶段,此后就能开始申请型号合格证。沃兰特航空相关负责人则预计,其吨级载人eVTOL预计将于明年年底拿到最重要的TC证。

打造“低空经济示范样板”

收获大额订单只是一个开始,放在低空经济这个万亿级新赛道面前的,是更长远的布局和规划。

去年8月,《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落地,首次提出:到2027年,把上海打造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并提出核心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的目标。去年12月,上海打造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地方队”,6家国企联合成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上海低空“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的搭建与运营。

此次展会上,低空基础设施、制造与配套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也引人关注。展会首日,上海御风未来就与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低空基础设施标准建立、低空应用场景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向深入协同,携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经济示范样板”。在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看来,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等,只有上下游共同发力,才能在低空经济这个“长坡厚雪”赛道上跑得更久。

而面向未来,一些前沿核心件也在上海亮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计算所在展会上全球首发“灵筹智算处理平台”,致力于驱动低空飞行进入智能化时代。负责人举例说,过去的飞行器主要靠地面规划,而面向低空的下一代航电系统需要有感知和规划能力,针对当下飞行器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新产品在200米低空定位盲区的误差在5%以下,可以靠自己定位,并实现对飞鸟等非配合目标的精准感知。

专家普遍预计,低空载人出行迎来“元年”还需3到5年时间,特别是大规模安全运营还有待探索和验证。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产业、生态、场景是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需求,这就是展会的举办目的——完善生态要素配置,加速场景落地实践,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

原标题:《直击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采购大单频刷,上海矩阵托举“天空之城”》

栏目主编:戎兵

本文作者:文汇报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