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赵文兵:技术融合突破低空经济三角约束
低空经济网 · 最新资讯

我国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蓝图”加速变为“现实图景”。无人机配送、eVTOL原型机试飞、空中交通大脑实时调度等场景陆续落地,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规模化实践初期。

过去一年,低空经济呈现出政策驱动加速、技术迭代深化、场景落地多元的特点。国家层面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30余个省份出台专项规划,多地将其纳入“十五五”重点产业规划,安徽、湖南等地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中取得突破。

技术层面,无人机适航认证体系初步建立,eVTOL原型机试飞频次提升,续航能力和载荷效率显著改善。物流配送、农林植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常态化运营,低空旅游、城市空中交通(UAM)等新场景开始试点。

多个关键节点取得突破。全国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在湖南建成投用,支持千架次无人机协同作业,为跨区域航线运营提供支撑。无人机物流巡检等领域发布团体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京东、顺丰在偏远地区开展无人机常态化配送,单日单架次配送量突破200单,单位物流成本降低40%。

赵文兵指出,智能飞控系统、空天地一体化通信、高精度感知与避障、低功耗动力四大核心技术正重塑低空产业格局。6G、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技术融合推动低空经济从“单机作业”向“智能组网”升级。

6G技术通过全域无缝覆盖的通信网络,支撑万架级无人机集群协同作业,为低空物流网络、应急救援体系提供“神经中枢”。基于“低空交通大脑”等行业大模型,可实现航线动态规划、风险智能预警、多机协同调度。

自动驾驶技术向低空延伸后,结合激光雷达(LiDAR)与视觉融合感知,实现飞行器全流程自主起降、避障与任务执行。在桥梁巡检、电力巡线等场景中,人工干预率降至5%以下,作业效率提升3倍以上。

赵文兵指出,这些技术融合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安全-效率-成本”三角约束。智能化降低事故风险,规模化运营摊薄成本,推动低空经济从“政策补贴驱动”转向“商业盈利驱动”。

标准是顶层设计。赵文兵指出,我国低空经济标准体系正处于“局部完善”向“系统构建”的过渡期,存在领域覆盖不均、跨场景协同缺失、安全规范滞后等问题。

推动统一标准体系建设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制定《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分阶段目标;二是以实际应用场景为锚点,制定针对性规范;三是建立标准快速更新通道,结合技术突破与市场反馈定期修订。

未来3-5年,低空经济将在“垂直领域深耕+跨界融合创新”中形成多元商业闭环。例如,低空政务飞行通过共享平台提升治理效能,工业级巡检服务以订阅制方案降低成本,应急救援生态构建立体网络支撑救灾,县域低空物流网络缩短配送时效,低空文旅融合开发特色项目提升客流量。

作为重要参与者,浪潮通信信息以“智算赋能低空,数据驱动创新”为战略,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落地+生态共建”的全链条布局。其低空智算平台支持百万级飞行器实时数据处理,调度效率提升5倍;低空智联网一体化运营服务平台入选省级重点产品与国家级典型案例。

面向低空巡检、公共安全、医疗急救等场景推出的行业解决方案,在桥梁巡检中病害识别准确率达92%,物流领域配送效率提升30%。目前已在合肥、淄博、浙南等地参与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建设,计划三年内联合百家以上企业构建协同生态,为低空经济提供“算力底座”与“智慧大脑”。

从政策驱动到技术融合,从标准构建到商业落地,低空经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低空生态体系正加速成型,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