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低空经济融资事件达78起 川企表现抢眼
低空经济网 · 最新资讯

国内低空经济发展如何,“天空之城”距离起飞究竟还有多远?2025年上半年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如何?

封面新闻获悉,2025年上半年全国低空经济领域共发生78起融资事件,其中四川成都表现突出。近年来,四川省明确提出“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努力抢占低空经济发展制高点,其中成都市已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据天虎科技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仅成都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就有6起,其中四川傲势科技获得近2亿元C轮融资,是全国7起亿元级融资之一。此外,早前获得较大金额融资的沃飞长空,在eVTOL型号研制和订单采购方面也传出了进展。总的来看,无人机和eVTOL研发制造、低空安防、FPV技术成为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细分赛道。

全国涌现78起融资事件

根据企查查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低空经济领域共发生78起融资事件。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以17起融资事件遥遥领先,成都、苏州、上海、深圳、西安以各6起并列第二梯队,合肥以5起紧随其后。成都市以6家企业获得融资,在西部城市中表现突出。

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上半年全国范围内低空经济企业完成A轮融资的事件数量为28起位居首位,天使轮21起紧随其后,B轮融资共12起,C轮及以上共4起。

从融资金额来看,在披露具体规模的21起融资事件中,千万级别融资14起,亿元级别融资7起。亿元级融资企业分布在北京(3起)、苏州、上海、成都、深圳各1起。

2025年以来,低空经济领域出现重要技术大单突破。

7月22日,峰飞航空科技向合利创兴智能交付了我国首架获颁“适航三证”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

7月举行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达成17.5亿美元订单,其中沃兰特航空与泰国泛太平洋集团签署的500架eVTOL采购协议创下单笔订单纪录。

AE200智能灵动舱

在本次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沃飞长空携手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富维集团,发布了旗下战略产品AE200全新设计座舱——“智能灵动舱”,将汽车产业成熟的智能交互系统、人体工学设计复用至eVTOL座舱开发,这种跨界融合开启了低空出行体验从“飞得便捷”到“坐得舒适”的升级,以航空级安全冗余融合车规级智能交互,也为AE200的规模化量产奠定供应链基础。

此外,沃飞长空也与深度空域(江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浙江云翊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飞机确认性采购协议,并与祥源通航航空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eVTOL在低空文旅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低空+文旅”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封面新闻记者参加了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开幕式暨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大会。其间,西北工业大学潘泉教授指出,低空经济具有五大创新要素:低空(1000米以下空域的高效利用)、普惠(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绿色(以电动为主的低碳化发展)、迅捷(从二维规划到三维立体化)、智能(自主飞行与智能管控)。他认为,“任何一次交通工具的变化都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低空经济确实是交通工具重大的一次创新和革命,一定会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成都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

成都低空经济融资呈现出产业链覆盖面广、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截至今年6月份,成都市共有6起低空经济融资事件,涵盖了从核心器件到整机制造、从技术研发到安防应用等方面。在全国78起融资事件中占比7.7%。

从地域分布来看,高新区集聚了3家企业,分别是四川傲势科技、四川珩泽华芯科技、四川凌极推进科技,占据融资事件总数的一半。天府新区、金牛区、大邑县各有1家企业获得融资。

6起融资事件的轮次分布为C轮1家、B轮1家、天使轮2家、股权融资1家、被收购1家。在融资金额方面,6起融资事件中有2起披露了具体金额:成都雷电鸟科技被收购金额为102万人民币,四川傲势科技C轮融资金额近2亿元人民币,其余4起融资事件未披露具体金额。

投资方构成呈现多元化特征。本地投资方包括策源资本、科创海特、成都高科种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四川省科创投、成都银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外地投资方包括元禾原点、赣州发展集团、瑞柏投资、华登基金、美天股权、元航资本等。投资主体类型涵盖专业投资机构、产业资本、政府引导基金等多种类型。

从技术领域来看,6家企业覆盖了无人机整机制造、FPV技术、低空安防、智能飞行器等多个细分领域,体现出成都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布局完整性。四川傲势科技的近2亿元融资为成都上半年低空经济领域金额最大的单笔融资,也是全国7起亿元级融资之一。

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优势,作为重要的航空制造基地,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具备了产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形成等优势。

低空经济管控需要“平台先行”

从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来看,当前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平台管控需要持续推进。

在安全保障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低空安全发展。今年4月7日,中央空管委印发专项措施,向全国空管系统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强调,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将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西南交通大学扬华讲席教授、低空交通智能管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建平教授分享了成都的先进经验,并发表观点认为:低空交通管控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从物理空间到物理信息人货空间的转变”,需要解决空域自适应细粒度数字建模、态势感知和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问题。

他强调,未来低空经济发展需要“平台先行”,通过建设国家、省、市、区四级低空交通管控系统,实现“看得见、管得住”的目标。

封面新闻记者温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