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期间,低空经济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论坛举办。论坛上,由新华网低空经济研究院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主编,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的《2025西部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标志着低空经济研究从全国统筹迈向区域深耕的新阶段。

立足西部独特禀赋,破解发展痛点
西部地区依托“空域资源富集、地理场景多元、产业基础扎实”的独特优势,在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低空经济产业呈现“梯度崛起、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形成以陕西、四川为核心,重庆、新疆等多节点协同的产业格局。2024年,西部低空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成为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增长极。
填补区域研究空白,提供“西部方案”
报告首次系统梳理西部低空经济发展现状,聚焦高原物流、边境救援、低空文旅等典型场景,揭示空域管理、自然条件等核心挑战。通过分析“数字天路”基建、区域产业生态构建等策略,报告提出强化政策协同、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的路径,为全国低空经济均衡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框架。
从政策驱动到价值驱动
报告预测,到2030年西部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成为国家战略纵深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西部可在应急救援、农林作业等领域培育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区。例如,低空技术已在青藏高原医疗物资配送、三江源生态监测中验证其公共服务价值,彰显技术赋能区域发展的实际效能。
此次报告的发布,不仅为西部低空经济“筑基强链”提供路线图,更体现了以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决心。随着后续区域报告的推出,我国低空经济研究将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立体化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