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个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备案企业达809家、产品超过374万架,300多个城市实现具备通感功能的5G-A网络覆盖……今年以来,在政策驱动和市场拉动下,我国低空领域捷报频传,低空经济正加快从“云端”飞进现实,尽显量质齐升的澎湃活力。
低空智联网
筑牢低空经济起飞“跑道”
作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不仅是低空经济向“新”腾飞的智能中枢,更是解锁万亿级低空经济蓝海的关键钥匙。当前,我国5G基站已达455万个,300多个城市实现了5G-A网络覆盖。凭借通感融合、超低时延、超大上行等技术优势,5G-A已成为低空智联网的“神经系统”。
低空智联网具备信息通信、空域监管、支撑服务等多重功能,既能为低空飞行提供全方位保障,也是低空经济安全、高效、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锚定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基础电信企业正充分利用5G-A和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网等信息技术,聚力夯实低空经济“数智”基底。
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业界领军企业集中展示了最新的低空智联网技术。中国电信创新打造“1+1+3+N”低空经济能力体系,凭借5G-A、卫星、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能力优势,率先在业内推出3.5GHz异频组网、波束精准规划和切片配置等新技术,建设形成天地一体、连续覆盖、安全可靠、多网融合的低空智联网,充分满足了低空飞行“高密度、高频次、全覆盖、大连接、高时效、高安全”的基础设施要求并与39个城市达成低空经济战略合作。中国移动在低空通信方面采用“复用地面网、新建低空网、利用卫星网”的分层覆盖策略,有效满足三维立体的低空覆盖需求,在重点城市覆盖了61条低空航线;在低空导航方面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部署地基增强站超过4400个;在低空感知方面已在全国18个省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A通感一体化试验网,可在300米高度内实现对雷达散射截面积低至0.01平方米无人机的连续探测。此外还打造了“中移凌云”低空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服务于安全监管的低空数智能力体系。中国联通构筑起低空“五网一体”(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智算网、气象网)智联网智慧屏障,聚力打造“轻量化、智能化网联终端能力”“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及质量管控能力”和“低空飞行融合感知能力”等网联创新能力,构建兼具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与智能化的低空经济生态系统。依托高、中、低频协同及卫星技术,联通智联网正助力低空领域实现“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的治理目标。
与此同时,低空智联网建设的相关标准也在逐步完善。今年5月,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和民航华东空管局指导的《支持低空智联网服务的5G网络规划建设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施行,该标准是国内首部针对低空智联网网络规划建设的系统性标准,为全国低空智联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低空应用
让生活更“立体”
在“数智”基底支撑下,我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从技术验证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越来越多的低空应用场景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不仅覆盖了旅游、农业、物流、交通等领域,而且正加速向应急救援、城市巡逻、森林防火、电力巡检、医疗救护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
低空经济正让生产生活更“立体”。在应急救援领域,信息通信业救援队伍在防汛救灾中操作搭载卫星链路模块的无人机,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巡航,为北京密云失联村镇提供了持续1个多小时的通信服务。在工业领域,无人机代替了电力工人巡检,电网工作者通过行业无人机完成了超过200万公里的巡检,作业效率是以前的300%以上。在城市交通领域,深圳的“翼起飞”空中旅游服务开通了10条“天际空游”路线,让大湾区半小时极速通勤成为可能。在农业领域,无人机能够完成植保作业、作物监测、农田测绘、播撒作业,大山深处的农特产品还能被及时转运至全国各地,省去了翻越崇山峻岭的烦恼……低空应用正加速改变我们的生活,低空经济数字生活新图景愈发清晰。
低空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也促进了“低空经济+”场景多元化。数据显示,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到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作为全球前瞻性布局的产业,低空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驱动着产业链各环节不断拓展新的低空应用场景,奋力探索低空经济更加广阔的新蓝海。
低空经济产业链
全域提速动能强劲
城市低空飞行器起降设施数量和低空航线数量持续增加、低空飞行空域规模不断扩大、低空空管系统及能源补给体系不断健全……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近300家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龙头和代表企业齐聚一堂,在无人机以及eVTOL等细分赛道竞相争艳。
作为低空飞行器领军企业,大疆低空业务涵盖多个核心板块。“大疆引领了无人机在多个垂直行业的应用普及,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大疆相关负责人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无人机转化成生产力工具的变革浪潮中率先发力并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大疆农业无人机足迹已遍布六大洲,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低空应用场景逐渐规模化,远距离、高频次、多元化的低空飞行活动对低空飞行器及空域监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7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感知与避让要求》等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其中包括飞行控制系统数据记录要求、数据链路安全要求等项目。
“我国低空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家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政策支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表示,“这些政策引导全域资源向低空领域集聚,弥补了市场在基础研发和产业建设中的失灵,同时能够通过制度创新加速低空产业实现技术突破。”
在政策驱动和头部企业带动下,我国低空产业正以创新为引擎,在低空赛道上勇攀“新”高地。7月中旬,时的科技拿下了中国最大的单笔eVTOL意向采购订单,阿联酋企业Autocraft向其预订350架eVTOL,总金额达10亿美元;7月22日,峰飞航空科技向合利创兴智能交付全球首架获颁“适航三证”的吨级以上eVTOL凯瑞鸥,标志着吨级以上eVTOL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全球突破……国新办在7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备案企业已经达809家,产品超过374万架,在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物流配送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竞逐的“天空之城”里,我国低空经济的壮阔画卷正在加速绘就。在低空产业千帆竞发的浪潮中,我国低空经济向“新”腾飞的劲头正足,在政策、产业、技术、市场等全方位驱动下,必将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云端”数字新生活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