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行业观察:深圳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峰飞航空领跑eVTOL跨海运输
低空经济网 · 最新行情

近期,低空经济领域迎来密集政策与技术创新突破。深圳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政策为引领,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全链条生态;与此同时,以峰飞航空为代表的企业在跨海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中实现商业化应用落地,推动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商用。

一、政策加码与区域布局:低空经济“城市竞赛”升级

深圳: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突破

7月31日,深圳市发布《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底建成1200个起降点、1000条商业航线,实现eVTOL和直升机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50%以上,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该方案覆盖研发、制造、运营全链条,重点布局“1+5+4”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体系,并计划建设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和2个特色园区,推动飞控算法、高能量密度电池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江苏与济南:差异化路径探索

8月2日,江苏启动低空经济人才体系建设,聚焦制造、运营和服务环节,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济南则依托文旅资源,探索“低空+文旅”模式,开发低空观光、航空运动等场景,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此外,泸州于7月29日推出全国首个10亿元级市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涵盖基建、制造与运营,成为区域低空经济布局的典型案例。

企业聚集度:一线城市领跑

根据《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2025)》,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在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引领企业及整机制造领域优势显著。截至2024年末,深圳以788家低空经济企业位居全国首位,北京紧随其后(782家),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亦在细分领域形成竞争力。其中,上海集聚了峰飞航空、沃兰特等头部eVTOL企业,广州则以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为核心,构建起商业化运营生态。

二、应用场景落地:技术突破与商业化闭环加速

eVTOL跨海物流首飞成功

8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2吨级eVTOL“凯瑞鸥”完成全球首次远海石油平台物资运输任务。该机型从深圳起飞,经58分钟飞行抵达150公里外的惠州海上平台,验证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技术可靠性和运营效率。相比传统船舶运输(单程10小时)和直升机(高成本),eVTOL在响应速度、环保性及起降空间适应性上优势显著。中国海油表示,未来将探索其在紧急医疗救援、高价值物资运输等场景的应用潜力。

低空物流与城市服务创新

7月30日,高德地图与深圳龙岗区合作启动9亿元“空中高德”项目,通过AI驱动的低空三维底座和空域管控模块,实现无人机航路规划审批从一周缩短至实时处理。该项目已吸引10余家企业参与,目标推动低空物流、智能驾驶等场景规模化应用。此外,峰飞航空于7月22日向合利智能交付全球首架“三证齐全”吨级eVTOL,该机型已积累超1000架订单,计划应用于山区物流、海岛运输等领域。

国际订单与技术输出

国内企业加速拓展国际市场。7月,时的科技获阿联酋10亿美元eVTOL订单,沃兰特与泰国企业签署17.5亿美元合作协议。峰飞航空的“凯瑞鸥”机型已通过极端环境测试,其复合翼构型(航程200公里、载重400公斤)为全球同类产品树立标杆。中信海直依托数智化塔台和40年通航经验,为eVTOL商业化提供运营保障,推动“研制+运营+场景”闭环落地。

低空经济正从政策规划、技术验证向多场景商业化加速过渡。深圳等城市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聚合,为行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而企业端的跨海运输、城市物流等突破,则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价值兑现”新阶段。未来,产业链协同与技术标准化将成为竞争焦点。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