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无人机如何“飞”入西藏低空经济时代
低空经济网 · 最新行情

 近年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正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7月19日,记者随“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采访团走进西藏创博通航科技有限公司。在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厂区内,多架型号各异的无人机列阵待命。在今年1月的西藏定日地震救援中,该公司的无人机克服恶劣条件,为探查灾情、投送物资提供了重要支持,是雪域高原“空中生命线”的组成部分之一。

  公司董事长张博介绍,公司积极参与边境物资投送、南北山绿化、应急演练、雅江生态监测等项目。定日地震发生后,公司迅速集结技术团队和60多台设备赶赴灾区,完成了探查搜救、物资投送、遥感数据采集和灾情评估等任务。

  公司技术总监杨帅飞详细说明了在救灾中发挥作用的三个机型:“方舟-360”负责物资转运;“苍鹰-39”搭载光电吊舱,执行夜间人员搜救和侦查;“方舟-18”用于灾区房屋建模和损毁评估。他特别指出,“苍鹰”系列专为高原环境研制。高原低温缺氧、风力大,对无人机性能要求极高。

  公司拥有四大核心技术:一是关键飞控技术;二是高原适配的动力系统,解决普通发动机易熄火问题;三是抗干扰加密协同组网能力,克服山高谷深信号中断问题;四是高效信息采集系统。“这些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杨帅飞强调。

  “当无人机跨越千米山峰,将急需物资送达灾民手中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张博说。

  无人机不仅用于应急救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也大显身手。张博表示,高原环境艰苦,无人机在农牧业(播种、施肥、植树)、工程安全巡查(铁路安检、河道巡检)等领域可极大提升效率。

  “特别是日常巡检,”张博举例,“上百公里的任务,无人机一天即可完成,精准定位隐患并给出整改方案。”

  针对高原特殊环境,西藏创博通航加强技术迭代,攻关高原适应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系列产品已获国际发明专利3项、国内发明专利34项。

  西藏地广人稀,陆地交通建设成本高、耗时长,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前景广阔。西藏自治区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新业态在藏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物资投递、巡边巡防、航拍测绘、高原科考等领域。

  作为“山南市乃东区无人航空企业产业基地”重点引进企业,西藏创博通航围绕“低空经济建设”规划,深度参与地方发展。除前述项目外,无人机技术也逐步融入农牧民生活,如用于播种、除草等,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公司正积极与山南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开设专业课程培养人才,未来还计划与本地高校合作培养高端人才。“我们正在完善产业链,并带动上下游企业来藏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张博说。

来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俊秀